今天没有新动态
@没有叫久草的大侠

人一辈子的时间能读多少本书?

就算一个人一生里文学作品读得很多,他的多也难有一个目标。1,000和100本文学作品这样的数目,体现在不同个性和秉质的人的一生里,所起的作用、所造成的差别,难道真有数字上显示的那么大,大到一个人可以成为另一个人的权威和导师,大到一个人可以替另一个人成为批评家,大到读过一百本的人可小看只读过五十本的人?批评家和文学教授的修炼就悬于这一大可争议的假设。
  • 2
  • 137
  • 1
  • 1
@没有叫久草的大侠

周其仁:中国的未来取决于什么?

一个大国经济,怎么可以连续多年年增长10%以上?这跟全球格局有关,不完全是中国人自己努力的结果,很大程度是我们的开放,更准确的说是长期封闭、然后走向开放,释放了一个战后罕见的潜能...
  • 0
  • 636
  • 0
  • 1
@没有叫久草的大侠

香港有饭无局

时间当横轴,金钱当纵轴,香港的饭可以被这两个轴分成四类:没钱没时间的饭,没钱有时间的饭,有钱没时间的饭,有钱有时间的饭。
  • 4
  • 666
  • 0
  • 1
@没有叫久草的大侠

纪念与反思

文/涂骏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今天的北大,怕已当不起这句话。 在北大十来年,有人格风范使我深铭在心的良师,寥寥。我来讲讲其中的二位:中文系的钱理群,艺术系的朱青生。 我1996年入电子系,但爱好文学,读顾城、北岛后开始写诗。同级的两位文友,历史系的周青丰、中文系的胡少卿创办“我们文学社”,邀钱理群先生做顾问。老钱在成立大会上致词,讲演的题目为“我中的我们,我们中的我”,热情洋溢而有深度。结束后我跑上去找他,给他一封信,说:“我想转中文系。”老钱看了信,略想了想,给了我家里的电话,说:“我想想办法,你过几天打我电话。”那封信充斥着文学青年的狂热,现 ...
  • 4
  • 670
  • 0
  • 1
@没有叫久草的大侠

漫说大学之大(5)

我们现在缺少的是真实的深刻的痛苦,真实的深刻的欢乐。所有这些归根到底还是怎么做个真性情的人的问题。大学之所以大,就在于它聚集了一些真性情的人。
  • 0
  • 636
  • 0
  • 0
@没有叫久草的大侠

漫说大学之大(4)

文/钱理群 我跟我的学生谈得非常坦率,我说,我们讲功利的话,不讲大道理。在我们中国这个社会有三种人混得好。第一种人,家里有背景,他可以不好好读书。但他也有危险,当背景出了问题,就不行了,最后一切还得靠自己。第二种人,就是没有道德原则的人,为达到目的,无论红道、黑道还是黄道,他都干。但对于受过教育的人,毫无道德原则的什么事都干,应该是于心不甘的吧。第三种能站住的人就是有真本领的人,社会需要,公司需要,学校也需要。所以既没好爸爸,又有良心、有自己道德底线的人,只有一条路——就是有真本事。真本事不是靠一时一地的混一混,而是要把自己的基础打扎实。   今后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社会 ...
  • 0
  • 614
  • 0
  • 0
@没有叫久草的大侠

漫说大学之大(3)

钱理群的《漫说大学之大》之三:沉潜十年:最诚恳的希望。“很多北大学生刚入学的时候非常兴奋,充满种种幻想。一年级的时候混混沌沌的,到了二三年级就觉得自己失去目标了,没意思了。看看周围同学不断有人去经商,去赚钱,羡慕得不得了。再看到有人玩得非常痛快,也羡慕得不得了,所以受环境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懒惰。现在大学生的致命弱点就是懒惰——北大有所谓“九三学社”的说法:早上九点起床,下午三点起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门心思想赚钱,一门心思想这样那样。”
  • 0
  • 612
  • 0
  • 0
@没有叫久草的大侠

漫说大学之大(2)

时隔多日,继续更新钱理群-漫说大学之大(2)。我们都要离开大学了,不知道《致青年朋友》还能选取多少。这次的钢琴曲好听,很感人。希望有人喜欢。
  • 1
  • 633
  • 0
  • 0
@没有叫久草的大侠

《迷失的旅行者——后篇:回传》

文/高铭 第二天晚上。 量子物理教授:“你觉得他……正常吗?” 我:“不正常。”   量子物理教授:“你是说……” 我:“一个人要是这种情况算正常吗?我没看出他不正常,所以才不正常。如果他胡言乱语或者随便说点儿谁也听不懂的语言我倒是很容易下判断。” 量子物理教授:“逻辑性呢?” 我:“逻辑性……我已经习惯了,我见过太多逻辑完善的病人了,只不过是他们对事物的感受错位了。而且很多比你我更理智冷静。不过这个……” 量子物理教授:“什么?” 我:“可是我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又说不上来。” 量子物理教授:“可能是我们不对劲吧?我觉得很可怕……” 我:“我也是……” ...
  • 0
  • 603
  • 0
  • 0